2018年以来,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以“党建+专业”为抓手,着力推进“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立足于小语种专业学习特点,将“听、说、读、译”等语言学习模式“嫁接”到党建活动,将思政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语言学习实践教学,实现党建+专业、党建融专业、党建促专业,打造有意义、有动力、有吸引力的基层党建品牌。
一、主要做法
(一)让青年“听”党的故事
学院组建“西语之声”党建理论宣讲团,由学院党总支成员、教工党支部书记、党建理论专家组成。采取专题、讲座、座谈等多形式开展宣讲活动。重点做好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两学一做”,“不忘初心”和青年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等五个主题宣讲。每月面向师生集中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宣讲活动。宣讲团自2018年6月成立以来,已经完成7人次宣讲。
(二)让海外青年“说”中国故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浙外学子,学院打造海外“第四课堂”,组织开展“东风西渐——海外青年讲中国故事”系列活动,鼓励海外访学师生在异国他乡讲述中国故事,提高浙江文化在海外的“能见度”。两年来,学院青年学子在俄罗斯、葡萄牙、巴西等高校和德国中小学开展了5次“讲中国故事”系列活动,将浙江优秀传统文化、青年习近平的知青岁月通过多媒体、互动实践等方式进行展示,消除了一些“误解”,促进了一段友谊,被当地师生点赞,被《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中国教育在线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让青年跟着习总书记“读”原著
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院开展“跟着总书记读原著”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党员梳理习总书记近年来推荐的书单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现的书目,购置图书,打造“党建书柜”。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号召俄语专业师生党员朗读俄文版《共产党宣言》;邀请十九大报告译者带头朗读俄文版十九大报告,俄语专业学生接力朗读;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之际,意大利语专业校友向学院捐赠意大利语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学院专门组织开展该书师生读书会,让青年在阅读原版著作过程中更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为契机建立党建语料库,构建“西语之声”党建空中课堂,让小语种的青年学子发挥专业特长,带头宣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典著作和文化。该活动被中国教育网等媒体所关注和报道。
(四)让青年勇于“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为了让青年学子更加深刻地“学、思、悟、践”青年习近平身上的四种品格,学院组织各语种大三、大四学生用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德语等六个语种翻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的故事,邀请十九大、全国两会翻译者李磊荣教授作为翻译顾问,各专业老师作为课后作业进行组织和指导,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学院还组建翻译专题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并获校级立项。目前,各语种翻译成果已经制作成册。以此为契机,学院组建“欧小语”翻译社,目前已参与到学校舆情翻译、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多语种对外宣传材料翻译、各国法律文献查找与翻译等服务工作,提升学生服务浙江省“一带一路”和开放强省战略的意识和能力。
二、特色亮点与成效
经过实践探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推进“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成效初显。“用世界语言讲青年习近平故事——‘党建+专业’特色品牌”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多语种翻译项目成功立项为校级活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多语种翻译成果已装订成册,成为各专业内部学习材料,同时作为党建读物供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原著朗读音频通过“西语之声”空中课堂进行推广,成为党建知识语料库;“海外青年讲中国故事”系列活动传播了中国声音。《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德国《新奥斯纳布吕克报》、中国教育在线等多家社会媒体报道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用世界语言讲青年习近平故事”系列活动。
(一)把“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融入“第一课堂”,学生学得“入脑”
学院在推进“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前,开展了多次的“吐槽大会”,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述求。以师生意见为基础,学院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通过“听、说、读、译”等小语种日常教学和学习方式,结合经典原著和时政热点,让学生勤于听、大胆说,喜欢读、勇于译。通过精心打造西语特色的思政“第一课堂”,提升了教师的育人意识,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在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进取精神和吃苦耐劳品格上得到了全方面的提升,真正把青年习近平的精神学得“入脑”。1位青年加入浙江省赴中非第16批援非医疗队、1位青年报名参加“两项”计划。
(二)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搞活“第二课堂”,学生学得“入心”
学院充分利用好宣传部下发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党员团日活动、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发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学院还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辟活动专栏,定期专题推送“用世界语言讲青年习近平故事”系列活动,通过“线下活动”“线上宣传”双向融合,打造“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空中“第二课堂”。学生在活动初期往往存在“不敢想、不敢做”等情绪,指导老师们也存在各种畏难想法,学院千方百计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通过实践,师生们在“逼迫”自己、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带来的效能感。青年学生在翻译感悟中表示,自己的语言知识在实践中更加融会贯通,专业能力在“压力”中得到成长,真正理解到青年习近平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开拓校外实践平台搭建“第三课堂”,学生学得“见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习近平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象牙塔”中往往体会不够深刻。学院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青田侨乡建立国际志愿者实践基地、与西溪湿地建立志愿服务基地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企业中去真正体会感悟。德语专业学生为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先生做现场翻译得到肯定,西班牙语学生为青田县政府和奥地利代表团从事会议翻译得到认可,学生还为智力大使、媒体、展商等提供翻译服务得到好评,相关活动被媒体所报道。青年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服务浙江区域地方经济发展,为浙江一带一路和开放强省战略发挥绵薄之力,在实践中感受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
(四)发挥海外交换学习项目优势打造“第四课堂”,学生学得“见效”
学院在推进“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青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浙外学子。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号召,学院发挥海外交换学习项目优势,与合作院校一起开拓海外实习项目,在俄罗斯、葡萄牙、巴西、德国等国家打造海外“第四课堂”。学生在海外传播浙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消除了一些“误解”,影响了一批海外青年,同时自身也深有感悟。一位在意大利读研的西语学院毕业生在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意大利期间深受鼓舞,感受到祖国强大所带来的深深自豪感,在得知母校无法在国内买到意大利语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时,乘着休假专门回到母校向学院捐赠该书,为意大利师生多角度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和思想提供了标准的外文参考材料,也为学院进一步“党建+专业”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两年来,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探索“党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扎实推进“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将立德树人工作贯穿学院各项工作,学习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在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服务浙江开放强省,着力建设“三个地”过程中,发挥新力量,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