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钱塘清嘉,和山苍苍。在葱郁山色的环抱中,在潋滟湖光的掩映下,宁静优雅的浙外校园跃动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他们春风化雨,播种桃李芬芳;他们求知若渴,徜徉知识海洋;他们搏击奋进,步履匆匆;他们潜心钻研,枕经籍书;他们三尺讲台孕育智慧,他们广阔天地书写华章......这里是读书治学的净土,这里是逐梦奋进的热土。 在一个个平常的日子里,浙外人意气风发描绘多彩画卷,谱写动人篇章,迈向灿烂明天。
学校推出“浙外故事”系列报道,展现浙外在“三地四域”建设进程中一段段精彩的剪影,一个个美好的瞬间,讲述浙外人自己的故事,传播浙外声音,凝聚奋进力量。
在第九届浙江省大学生英语写作竞赛、2021“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竞赛中,我校英文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5班的周沙鹏分别斩获省级竞赛特等奖、全国竞赛二等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路走来,周沙鹏不断挑战自我,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
始于尝试,成于坚持
谈起参加比赛的经历,周沙鹏表示自己经历了从被动参赛到主动参赛的过程。从大二到大三,他从无缘校级赛到晋级全国赛,一路上飞速成长,在全国赛舞台上绽放光彩。
“当得知有这个比赛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借此机会试试自己的能力,于是决定报名参加比赛。”周沙鹏淡定地谈到。回忆起备赛那段时光,于周沙鹏而言无疑是美好且难忘的。由于写作比赛要同时考察议论文和记叙文两种风格的写作,而他深知自己在记叙文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想到这,周沙鹏开始紧张起来,担心自己发挥不好。但他并没有认输,而是多措并举解决记叙文写作问题。比如他会经常阅读经典小说,以此激发灵感;翻阅《华尔街日报》等外文报刊,学语言思维;阅读英文学术期刊,学文字表达;活跃于国际性社交媒体,练习情景表达。
持之以恒的坚持磨炼了他的毅力,努力的汗水给他带来了快乐,周沙鹏尽情享受着这段辛苦而充实的时光。在毅力、耐心的加持下,他的写作水平逐步迈向更高台阶。赛场上风采飞扬的他也真正诠释了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热爱。
幸得良师,如沐春风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周沙鹏坦言,自己的成长进步与良师的教导是密不可分的。他最想感谢的便是他的指导老师黄艳春。
据周沙鹏回忆,备赛过程中,黄艳春老师专门为他们量身制定了科学的训练计划。黄老师会定期发布训练任务,训练分为固定训练以及弹性训练。无论是平时还是暑假,集训从未停止过。每次训练结束后,周沙鹏都能满载而归。他把从黄老师那里获得的建议和反馈视如珍宝,并将这些建议有效吸收到写作当中。日复一日的磨炼,最终让周沙鹏掌握了语言写作的技巧,并且能够得心应手地写作。
在指导老师黄艳春的眼里,周沙鹏是一个学习积极性很高、非常自律的阳光男孩。黄老师说,周沙鹏是从非英语专业转到英语专业的,最开始她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男孩。后来,黄老师成为了周沙鹏的写作课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黄老师经常要求学生把课堂所学转化为专业实践。备受鼓舞的周沙鹏,先后两次参加英语写作比赛,黄老师也从写作课任课教师变为他的竞赛指导老师,见证了周沙鹏的一路成长。
榜样传递,“浙”里远行
比赛的经历让周沙鹏对英语学习有了新认识、新思考。谈及英语学习的秘诀,周沙鹏直言,其实学习英语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培养坚持的习惯,好习惯受益一辈子。在他看来,外语学习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区别于母语体系的新语言体系,并不断完善、拓展。其次是要拓宽词汇的覆盖面,然后频繁使用,使之形成固定记忆。他举例说,在看到“brain”这个单词时,没人会先把它翻译成中文“大脑”,然后通过中文去理解这个单词的意思,而是直接能翻译出来“brain”的概念。但若换成“cerebrum”这个单词,很多人就得先翻译才能理解。这是因为“brain”太常见了,以至于直接吸收进了我们的语言体系里。
比赛在检验英语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推动着周沙鹏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谈及未来的打算,周沙鹏表示希望自己能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将来能够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未来的周沙鹏,将会从“浙”里出发,乘着梦想之帆继续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