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深化“三全”育人

编辑:樊朝刚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年05月27日 访问次数:

    艺术学院以艺馨工程“六艺”为主体,结合专业特色,将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持续性工作贯穿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做好将“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与学校、学院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两学一做”的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相结合,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对推动学院师生的成长成才产生影响。
    一、主要做法
    艺术学院主要通过“六艺”工程多维度的学习活动,进一步营造专业学风氛围,围绕学习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四大主题,与学院“红色集结号”学生思政建设、“艺学艺做”团支部主题建设月相结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形成丰硕的学风建设成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院依托学习青年习近平的载体,以党团干部为先锋的学生骨干队伍进一步带动了学生勤学苦练、积极进取的热情。对师生个人而言,进一步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工作成果
    主题一:勤读勤思——“艺学”“艺思”相结合
    1.线下“同读一本书”
    按照定制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书柜”,定期由党员和团员干部,带领大家“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分享读书心得体会,读书会第一期书目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18级新生入学的第一时间,给每位新生发放大学的第一本教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开学第一课,由班主任、辅导员带领全体新生同读这本书。
    2.师生研讨学习会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海波、辅导员徐杨带领学院全体团委、学生会干部同读这本书,并举行学生干部读书研讨会,在会上分享交流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心得和感悟,通过学思结合,引导艺术学子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成才的优秀品质。



    主题二:勤学苦练——“艺苑”成果颇丰
    1.“画说”系列活动
    推进开展学院“红色集结号”学生思政品牌活动建设,着重打造“画说”和“音动”系列活动,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画说”系列是通过书法、国画、水彩、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思想主题,至今举办过“画说廉政——廉政书画作品展”、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艺术学院学子绘画作品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 “传承剪纸非遗文化  弘扬中华爱国情怀”剪纸美术作品展、“党员剪纸五角星,献礼建党97周年”主题剪纸活动等。 
    2.“音动”系列活动
    “音动”系列活动通过音乐、话剧和歌舞等表现实行,实现专业技能和思想学习的结合,已举办“音动未来”红歌传唱活动、“音动未来乐响祖国”红歌直播大赛、“音动未来”——师生合唱比赛等活动。此外,学校The New合唱团还赴国家大剧院参演“向祖国汇报 喜迎十九大”晚会,艺术学院选派的一百五十余位学子参演了浙江省喜迎党的十九大暨庆祝建党96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一心向党》。未来会让该系列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展现浙外学子的专业风采的同时,更将浙外学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传递给全社会。
    主题三:“艺行”在路上,实践出真知
    1.学院志愿服务持续推进
    艺术学院为了营造好和谐的充满志愿者文化的氛围,引领艺术学子学习青年习近平“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本院的志愿者队伍一直以创新、活力、奉献、服务为宗旨,积极参与并服务于从本院、本校、社会服务等各种活动中。在校内,有2018级迎新志愿、“The New”合唱团杭州大剧院演出活动、第十五届“星星火炬”全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浙江推选活动等志愿活动;在校外,艺术学院坚持与敬老院、福利院、部队、监狱等特殊群体的共建与服务,并组织学生多次前往西溪医院参与志愿活动,为病患提供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除此之外,2018年5月,艺术学院党总支与翰墨香林社区党支部共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志愿者们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定期进社区给老人进行书法、绘画、剪纸等文化教学活动,还在高教园区单车停放点组织整理共享单车的摆放和报修工作,并前往社区整理河道垃圾,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此外,我院还继续为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签订的长达三年的社团教学辅助而努力,定期安排人员前往工大附小进行社团教学辅助。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西部计划中,我院18届毕业班学子陈雨婷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奔赴新疆阿克苏进行支教。此外,2018届毕业生中,还有1名到非洲孔子学院担任志愿者,1名志愿服务西藏。表明我院在青学青活动过程中,我院通过各种形式,展现着艺术学子践行青年习近平“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的热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子通过身体力行地走出去,把青春的汗水撒在祖国的西部边疆,把艺术学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发扬光大。
    2.专业结合暑期社会实践
    在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我院专业教师陈海平、余霄带领艺术学子一起奔赴梁家河,亲自去感受,去记录梁家河作为习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的落脚点,近年来通过村民们的不懈努力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发展成为现代化示范村的过程。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用画笔、相机采集梁家河的风土人情,感受着融知青文化与陕北民风为一体的梁家河精神。以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经历的 “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为创作主线,历时半年,共创作了35副作品,其中有8幅场景图,24幅器物图,3幅梁家河长卷图,2019年5月,作品展在学校追梦堂展出,受到师生广泛关注。
    三、特色亮点
    1.“艺学”“艺思”相结合:以学入手,在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从师生党支部、团委、学生会、学生,到教工党员、学生骨干、学生党员,再扩大到各个学生党支部单位、团支部单位、寝室单位,实现学习范围的全覆盖,通过研读总书记读过的书,通过专题讨论学习、通过视频现场学习、配合举行演讲比赛、分享会,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引导青年学子们不仅要乐于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习情趣、学习品质和学习自觉,帮助青年学子提高学习效率,坚持学思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艺苑”成果树品牌:与专业相结合的“画说”和“音动”系列活动内容丰富,既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又紧扣时事热点题材,以耳熟能详、形象直观的方式,将“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活动融入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在专业实践中,发挥艺术特长,展现学生风采。经过各种艺术实践的历练和竞赛,有效培养了学生勤学苦练的优秀品质,切实提高了学生珍惜时光苦练专业的意识。一方面,帮助学生们学会边认真学习、边进行提高、边开展活动、边收获成长,培养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面向社会的活动,展示浙外学子的良好精神面貌,为浙外校园品牌建设,传播浙外良好校风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3.“艺行”助力文化传承:近年来,我院以“非遗文化”作为传统特色,加强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大力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学院组建“绘眼行纪”畲族风物等各类非遗文化考察小分队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非遗实验室,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指导和支持下,在老师带领下开展了系列考察与实践,用画笔、剪纸、书法、篆刻、扎染等传统艺术手法诠释国家非遗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面向中外师生传承传播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本土文化立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古为今用的立场与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参与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