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岗位有一个岗位的责任。随着和同学们的“代沟”逐渐增大,我常常思考作为大学生青春引路人的我使命是什么?我该如何践行引路人的责任?近段时间,在学校“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的专题教育活动中,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习总书记青年时代的知青经历,随着学习的深入渐渐读懂了习总书记“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的内涵。
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来有一个优良的传统。有人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人说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还有人说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使命感。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在陕北贫困地区插队,扎根黄土地,不计个人得失和群众打成一片,为改善身边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带领老百姓打井、办沼气,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老百姓的需要相结合。这种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和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行动,正是属于青年习近平的使命感。我们这代人,见证了祖国发展的蒸蒸日上,享受到了先辈们带来的福祉,但国家发展还需要很多人才。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社会的需要融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正是属于当代青年学子的使命感。作为一名思政辅导员,在工作中坚定信仰、努力工作,用心去引领学生们成才成长,将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国家社会对青年人才的需要结合起来即是我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也是属于我和学生们各自根植的黄土地。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面对思想日趋多元、个性渐显张扬的大学生群体,如何引领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他们成长成才,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需要根植的黄土地。青年习近平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农民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不拈轻怕重,能扛200斤麦子走十里山路不换肩;无论贫富贵贱对待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这种品格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天地而在真情,身为辅导员,能够用真情、用真诚去融入大学生的内心便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青年习近平在当了梁家河书记之后,做群众工作“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尽量做思想工作,把人的思想弄通了,心里疙瘩解开了,事情也就能顺理成章做好了”,这对当今学生工作的开展依然行之有效。
从事学生工作很平凡,但也很温暖。每当在不经意间被学生们一件小事所感动便觉得心很暖,每当看到学生有所成长便会觉得心安。习总书记在北师大的讲话中说道:“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我想这也是对我们学生工作的最好诠释。(作者系东语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