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这是近期《学习时报》刊发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采访实录中引用的一句诗,作者是党内秀才胡乔木。说的是只有当你置身其中,你才能看到你曾经没有看到过的世界,才能与千万群众肩并肩。对此,我深以为然。
访谈录中的采访对象雷榕生和雷平生老师从他们的视角出发,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眼中的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经历。其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事例,从主动报名去插队到成为陕北梁家河大队的领头人,从劳动生活到学习生活,两位老师将习总书记年轻时“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娓娓道出。
在读到插队生活中的“四大关”时,我备受震撼。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对于祖辈们所经历过的真实的贫穷与落后,已经无法真正地感同身受。但是只是从一些留下来的作品中能捕捉到,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仍然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多么不容易。
我想也许正是因为习总书记曾经真切地感受底层群众的生活处境,所以他才会更坚定决心。甘愿为老革命红军“解衣推食”的习总书记就这样放弃了7上大学的机会,一心只想为梁家河做点实事,让百姓不再忍受饥饿之苦,而他也的确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干做到了。
作为我们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习总书记这样的进取精神和家国情怀,追寻习总书记知青岁月的奋斗足迹。作为党员的我们,更应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青年习近平为学习榜样,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实现人生价值,努力成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青年大学生。(作者系中文学院2014级汉教1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