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感悟

编辑:薛海丹   来源:东语学院 作者:陈雨婷 时间:2017年05月03日 访问次数:

  想和大家分享:榜样的力量。
  现在有一种言论叫“反鸡汤”。其实我也不喜欢“鸡汤文”,但问题在于没有人准确地定义过“鸡汤”。
  第一次拿到学习材料时,我们都仔仔细细地翻看,笑言这份“鸡汤”很特别,美好、温暖、崇高、脱俗。青年习近平从北京到陕北,从相对优渥的生活条件来到农村,我猜想他内心坚守的理念是:吾道不孤。
  在梁家河,他一介书生举起旗帜,抓起务农工具,领着大家伙往前冲,矢志不渝地践行自己的价值观……当时的他没能想到自己会成为我们的学习榜样,也正是他的“没想到”塑造了他。
  傅雷在《贝多芬传》的序中写道: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不怕苦,向有理想信念的人看齐。榜样是一种惊人的力量。无论他的身份高低与否,无论他的家世显赫与否,无论他的成绩优秀与否。
  还有一点就是氛围对人的塑造。如果不是习近平受家庭的熏陶,我想他身上根正苗红的气质不会凸显的那么明显。同样的,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由此可知。我们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塑造一种敢于实践的特质,就要看我们学生干部们的努力和同学们的配合。(作者系东语学院2014级韩语班学生)